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Shaanxi Credit Re-guarantee Co.LTD
服务热线: 88606038
 

党的建设

News
News 新闻详情

陕西再担保显担当勇作为 多措并举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日期: 2020-03-27
浏览次数: 2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再担保)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将战疫情、促稳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同时,充分发挥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牵头作用和全省行业龙头作用,积极引导体系成员凝心聚力,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驰援我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省财政厅金融处带领下与长安银行、东方微银西北分公司展开业务合作对接(图片提供:担保业务中心)


提高政治站位抓学习。一是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编印了应对疫情防控促发展中省政策汇编和中省新冠肺炎防控系列政策汇编,印发各支部及部门学习,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在抓好业务的同时,广泛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及时在公司微信群、QQ群不定期分享最新动态,切实将理论和政策学习抓实抓牢,入心入脑。二是依靠组织,加强领导。按照省财政厅党组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公司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公司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具体分工责任;党员干部带头冒着风险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项目尽职调查,积极捐款、献血,以实际行动支持我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公司领导带队赴高陵区与担保机构、企业开展座谈,了解体系机构及企业诉求(图片提供:担保业务中心)



▲公司领导带队深入企业问情解困 助力企业抗疫渡难关(图片提供:担保业务中心)


落实防控政策抓业务。一是落实政策,发挥体系合力。积极贯彻中省厅局系列防控政策,全面落实中央新增再贷款专用额度政策视频会议精神,动员体系机构合力共进助战疫,制定了助力“战疫”八项举措,切实发挥好省级政府性融资再担保平台中枢机构功能,彰显了龙头引导拉动,机构逐层推动,让拉力与推力实现通向传导的担当精神。二是加力推进创新业务开展。聚焦主责主业,持续优化存量项目结构,赴省发改委对接陕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接入工作;按照省财政厅安排部署,牵头体系机构主动对接长安银行、秦农银行、东方微银等金融机构,联动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探索形成经验在全省推广,共同助力我省小微企业发展。与平安银行西安分行联合开发的“数保贷”产品已经落地,当前正在积极与建行、工行等多家银行机构合作研发小额批量化创新产品,加快运用新基建技术成果赋能创新业务规模化增长,推动公司向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协作推动平台、产品技术创新平台及综合要素服务平台迈进。疫情期间,公司向10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170万元,其中9户均为新增小微用户,金额均在300万及以下,有效缓解了这些企业疫情期间的资金需求。


▲公司领导牵头与秦农银行开展银担合作座谈(图片提供:风控法务管理中心)


▲公司领导牵头调研安康担保体系建设及业务运行情况(图片提供:发展研究部)



▲公司与平安银行西安分行联合推出的数保贷创新批量化小微产品助力企业共渡难关(图片提供:担保业务中心)


制定配套措施抓执行。一是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根据中省系列政策,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省再担保公司关于调整再担保收费政策的通知》等,积极引导体系机构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为抓手,通过减、降、压等配套组合拳(即减免担保费用、降低抵质押标准、压实主体责任),持续顶格降费让利,实现了公司再担保收费连续4次下调,调动了体系机构勠力同心、决心“战疫”的必胜信念,加快了我省受疫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稳增长。二是分类施策降保费。对新发生的单户担保金额在500万元及以下的融资担保业务,按照承担风险责任的0.3%收取再担保费;对新发生的单户担保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融资担保业务,按照承担风险责任的0.5%收取再担保费;对“4321”“433”等银行分担不低于20%风险的政银担业务和单户担保金额在100万元及以下的融资担保业务免收再担保费,其中政银担分险业务免收再担保费暂定执行至12月31日;对在1月1日-3月31日期间,新发生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免收再担保费;对在1月1日-12月31日期间,新发生的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关行业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调整后的再担保收费标准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提高综合服务抓效率。一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公司领导班子亲力亲为、齐抓共管,不断提升公司全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推动全员充分运用公司业务系统、微信群、QQ群及远程视频等,开展项目线上流转、审批、评审及事项研究,确保了各项业务及工作正常开展;带领业务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奔赴高陵区与担保机构、相关企业签署业务合同,并实地考察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现场,了解担保机构、企业迫切诉求。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向全省体系机构印发了《体系建设政策汇编》《体系简报》第4、5期和《陕西再担保》期刊第4期,及时统计体系成员开展的疫情防控相关业务及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业务数据,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先后策划了“疫情防控体系在行动”“体系战疫经营两手抓”“陕西担保人”等专题栏目,共发布各类新闻信息60条,向中担协和《中国担保杂志》报送了5条新闻信息,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9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经党中央同意,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学习教育”)。学习教育于2025年全国两会后启动、7月底前基本结束。  《通知》明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组织全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
2025 - 04 - 29
中央八项规定是指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具体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简称“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是对中央政治局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1)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
2025 - 04 - 29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不断细化和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中央八项规定具体条文主要是对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要求,但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对全党同志的共同要求,体现以上率下的精神,具体是指符合中央八项规定内涵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的统称,是每一名党员都应当遵守的要求。那么,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哪些具体表现呢?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按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表,按照两大类型统计问题数据:一类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类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1)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严重后果;  (2)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 ...
2025 - 04 - 29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纪检监察机关肩负正风肃纪反腐重要职责,一方面要立足职能职责推动学习教育在全党扎实开展,另一方面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上走好第一方阵。  坚持站位全局,深刻领会开展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纠治“四风”,以小切口带动作风大转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关闭窗口】【打印
官方微信
官方头条
 
咨询:029-88352911
电话:029-88606038
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总部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街道桃园南路1号丝路国际金融中心C座16-18层
电话:+86 0755-2955 6666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